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若干思考

2023-03-13 来源:二三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若干思考

作者:王悦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19期

[摘 要]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师生正常生活,而且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本文在阐述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0.147 1 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

我国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03年“非典”突然爆发开始,理论界、学术界才开始将目光聚焦到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上。学术界普遍认为“广义的突发事件泛指一切突然发生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首次从法律角度对突发事件进行了界定,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指由于自然界不可抗力造成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旱涝、火灾等。二是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如暴力事件、意外人身伤害等。三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四是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如政治运动、战争、非法集会等。根据诱发突发事件的成因划分,突发事件还可以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突发事件,以及内部产生型和外部导入型突发事件。

根据上述理论,高校突发事件可以概括为由于自然的、人为或社会政治原因引发的,在高校领域内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这类事件通常是以大学生为主导,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对学校工作及师生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 2 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一是突发性。即突然发生,通常没有征兆或没有预警。事件发生之后的发展过程、走向、规模、持续的时间及危害程度均不可预测、难以把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是危害性。即造成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非正常运行,给学校整体事业和师生生活带来一定损失,造成一定范围的思想混乱和心理恐慌。同时,危害容易扩展到社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很多突发事件通过网络被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进而扩大和加深事件的危害性。

三是敏感性。这是由高校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开放性的文化组织和高知识群体聚集的地方,是先进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被无限放大,被普通大众质疑高校的先进性。同时,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因此极易受到影响而令局面难以控制。

四是持久性。高校所处地理位置较为集中,导致在一个地方爆发的突发事件,会迅速波及周边高校乃至全国。而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普遍存在重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工作机制等问题,导致事件影响力不会因为事件的结束而在短时间内消失。 3 高校突发事件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理念较为滞后

虽然国务院、教育部对于高校突发事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态度较为被动,甚至有些滞后,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的重大危害,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和能力,也没有借助和发挥校内外力量的配合。甚至有的高校仅认为突发事件只有在事发后才需要进行干预处理,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来进行。 3.2 高校突发事件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指导意义,但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并没有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规定,多数高校也没有制定配套的应急管理制度,导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度依据,因此不知从何处下手,事件处理时较为迷茫,导致学生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加尖锐。由于制度的欠缺,也导致很多高校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指令而制定的,不能发挥真正作用。 3.3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仅包括高校内部各相关单位、教师、学生、家长,更包括了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社会相关单位、大众媒体等。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仅仅依靠保卫处、学生工作处等校内职能部门,没有构建学校突发事件应对领导小组,没有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学校与政府、媒体、家长、社会团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借助各方力量共同处理突发事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4 高校对突发事件的日常心理预防和事后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高校师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普遍积极健康向上,但最近几年频繁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很多是因心理因素引发的,不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使很多人质疑高校的职责所在。这其中虽有社会和个人因素,但高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高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没有设立心理咨询相关机构,从事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士较少,水平和能力也有待提升。

4 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有效对策 4.1 提高重视程度,创新应急管理理念

高校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高校突发事件是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多方面利益的大事,影响到社会稳定,对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具有重大影响。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管理理念,将突发事件管理作为一项常规化工作来抓,要把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师生主体地位,为教师潜心治学、学生安心学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避免或减少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4.2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应急管理的制度成果,推进校园安全立法进程,完善高校制度体系,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在充分调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突发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恢复等环节,完善应急预防机制、应急准备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要突出制度的科学性、规划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4.3 发挥多方力量,构建高校突发事件联动治理体系

要积极构建高校突发事件联动治理体系,集体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决策、统一指挥、信息收集、信息发布、联合治理、舆论引导等环节中来。这个联动治理体系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各学院、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积极配合,并联合地方政府、社区、媒体、家长、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使突发事件能够被遏制在萌芽之中,或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4.4 加强心理干预,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

高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师生心理状况进行普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专家讲座、文化活动、网络引导等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机构建设,鼓励和动员心理咨询专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心理干预工作中来。开展心理教育相关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质。要将心理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对存在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师生给予关怀和支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