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必须掌握内容
一、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留取标本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以便指导病人救治,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利器刺伤。
6.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现任何感染的征兆或病例具有传染性征象时,应主动隔离病人,及时收集标本。
7.保护病人避免暴露于污染环境中或与感染的探视者、工作人员、其他探视者密切接触。
8.向病人提供安全、合格的设备、药品、诊疗护理用品。
9.对使用中的消毒药械,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其消毒效果。
1
10.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并指导病人、探视者采用有效的预防感染传播的防护措施。
二、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
-预防措施:
2
(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
(2)合理使用抗生素
(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
(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
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依据
1、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
2、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
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易感因素
5、流行病学资料
6、入院至发病时间
7、该感染平均潜伏期
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
3
-时间:有潜伏期的:住院日>潜伏期
无潜伏期的: >48小时
-部位:不同部位
-病原体:新的病原体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下列情况肯定为获得性医院感染:
1、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计算起,超过其常规潜伏期而发生的感染。
2、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在入院48小时以后者。
3、病人发生的感染是上次住院期间获得的。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又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症的迁徙病灶)。
5、在已知病原体的原有感染部位又分离到新的病原体(除外污染菌,复数菌或混合感染),属另一次医院感染。
6、新生儿经产道获得的感染。
7、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4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在皮肤、粘摸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
3、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体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与并发症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有关的感染,除非病原体或症状强烈提示为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的报告
1、正确填写医院感染个案登记卡和感染病例报告卡,散发病例24小时内报院感科。
2、暴发病例立即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第十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5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第十三条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科室内医院感染暴发的上报处置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多种症状相同的感染病例
上报科室内负责人
科室内负责人证实后上报 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作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
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控环节
1、手卫生 4、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无菌操作 5、传染病、耐药菌、感染病人监测与控制
6
3、消毒隔离 6、污物的正确及时处理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3.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2.消毒灭菌与隔离 4.医院废物管理
手卫生---国际关注的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
• USA率先制定了“手卫生指南”。
• WHO已在2005年10月10日也正式颁布了“手卫生指南”。
• 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12月1日实施。
什么是手卫生?
1、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2、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7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
应遵循的原则
➢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重要的手卫生时刻
1、接触患者前 4、接触患者后
2、进行无菌操作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3、体液暴露后
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双手相互揉搓覆盖 整个双手表面。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双手干燥后,手即达到安全的要求。
二、消毒灭菌与隔离
8
消毒与灭菌
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灭菌:灭菌是绝对的,是严格的消毒,就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4、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5、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
人员要求:
1.上班时应着装整洁(清洁、平整、合身),不穿响底鞋,不留长指(趾)甲,不涂指(趾)甲油。不戴首饰(戒指、手圈、吊耳环)。
2.为病人作检查或治疗前,应戴工作帽、口罩,清洁洗手。
3.持续性治疗检查、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位病人前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抗菌消毒剂揉搓手2分钟。
4.凡进入治疗室、注射室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后方可进入;进入手术室
9
新生儿室等按规定更衣。
5.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环境感染控制
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2.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含有效氯的500mg/L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各类用品表面消毒
1.病房内桌子、椅子、床头柜用清洁的湿抹布檫拭。
2.当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用含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3.各诊室诊疗桌、诊疗椅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接触病人皮肤的布类、诊疗巾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一般诊疗用品消毒要求
1、接触病人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听诊器若有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
10
2、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腋下体温表用后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使用含有效氯500mg/L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粘膜接触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麻醉机的螺纹管、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吸引瓶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清洁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n后.清水冲洗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抹布、拖把的消毒
1.抹布: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病人抹布一桌一巾
2.拖帕: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走廊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走廊地面有血迹、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拖把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拖把、抹布
• 严格分区使用,有明显标记,
• 蓝色——病房
11
• 红色——厕所
• 黄色——换药室、治疗室、
• 绿色——护士站
• 无色——配餐间
无菌物品管理
1.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
2.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
3.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所有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内,过期物品应重新消毒灭菌。
4.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除去中包装,分类码放在无菌柜的防尘良好的柜内。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的定义: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射或静脉穿刺前后清洁双手或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医务人员的手每季度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 。
12
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4.皮肤消毒面积不少于5cm×5cm,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两次,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待半干燥即可注射。
识别无菌包: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灭菌标识是否合格、包内物品是否整洁
隔离标识
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隔离衣
• 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
• 最好使用能防水的隔离衣。
• 选择隔离衣时应注意保证能遮盖全部的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13
• 保持隔离衣里面及领部清洁,穿隔离衣时勿接触面部等。
• 隔离衣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三、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2011年是抗菌药物管理年,“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耐药菌管理
列入管理的主要耐药菌
•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3、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 4、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
凡在微生物检验单上敲有“耐药菌”字样的均纳入管理。
耐药菌管理控制措施(7条)
14
• 隔离
• 洗手
• 消毒
• 污物处理
• 会诊
• 解除隔离
• 上报
四、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的概念和分类
医疗废物概念:
• 医院废物(Hospital waste):泛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它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所有生活垃圾。
•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15
医疗废物的分类
• 1、感染性废物 4、化学性废物
• 2、药物性废物 5、损伤性废物
• 3、病理性废物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 职业暴露后处理
• 急救(现场处理) :
– 皮肤: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使其尽量挤出
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已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 粘膜:应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血液和体液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针刺伤 挤血→冲洗→消毒→必要时包扎→上报
16
黏膜暴露 冲洗→上报
1.任何一种可能与传染性物资接触的小的损伤,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进行处理。
2.皮肤污染:
皮肤污染部位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
3.眼睛溅入液体: 眼睛溅人液体,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磨擦眼睛。冲洗至少10分钟。
4.溢出:
如有感染性或可能感染的物质溢出,先将其用吸水纸或其他吸水物质覆盖。用消毒剂(如次氯酸盐)倒在溢出区周围,然后再倒在吸水材料上。10分钟后,用吸水材料将溶液擦净,放入污物桶。最后用消毒剂擦洗现场。
5. 衣物污染
尽快移开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高压灭菌器。清理发生污染的地方及放置隔离衣的地方。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液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