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知识积累
61.去 【词义分析】
其本义是有盖儿的盛食器;又可引申为去掉、除去;放弃、失掉和距离等。 【链接课本】 ①离开
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志》) 则有去国还乡(《岳阳楼记》) ②过去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 ③除去,失掉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④距,距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⑤表示动作的趋势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并序)》) ⑥(jǔ)通“弆”,藏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 【相关成语】
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一去不复还: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回。 其他如:何去何从 刮骨去毒 陈言务去 大势已去 相去几何 【速记故事】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高考速递】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去:离开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去:离开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去:去除 母忧去职 去:离开
贤(人名)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人名) 【真题演练】
1.(2021春·山东济南·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彭泽去家百里(距离) ②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 ..③忍尤而攘诟(攘除) ④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怜悯) ..
⑤会论虞常(商量) 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荐) ..⑦大母过余曰(看望) ⑧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知道) ..⑨名我固当(应当) ⑩故病且怠(生病) ..A.①③⑥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②如惠语以让单于,意思是“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让:责备; ③忍尤而攘诟,意思是“暂时忍受耻辱,为的是等待洗雪”。攘:排除; ⑤会论虞常,意思是“一起来审理虞常”。论:判罪;
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举:全、所有; ⑨名我固当,意思是“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当:恰当; ⑩故病且怠,意思是“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病:困苦。 解释正确的选项是①④⑦⑧。 故选B。
2.(2022春·河北衡水·高二校考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可以横绝峨眉颠 横绝:飞越。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盈:满、....
B.①④⑦⑧
C.②④⑧⑨
D.②⑤⑦⑩
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作动词,冲击。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空,..徒然。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B.去:距离。句意为:山峰连着山峰,山峰之高,离天不满一尺。 故选B。 62.劝 【词义分析】
本义指勉励人或因勉励而努力,与“惩”(惩戒)相对。由此引申为鼓励,又引申为劝说,泛指用道理说服人。劝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指鼓励、奖励(做好事);现代汉语偏重于劝阻、规劝(别做坏事)。 【链接课本】 ①勉励,鼓励
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肥水之战》) ②劝说
或劝以少休(《左忠毅公逸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相关成语】
劝善惩恶: 劝:勉励;惩:责罚。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作谓语、定语。 【速记故事】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劝说)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高考速递】
及宣帝起兵诛爽(曹爽,人名),芝(鲁芝,人名)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劝:劝说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劝:劝说
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 劝:劝勉,勉励 【真题演练】
1.(2022春·陕西宝鸡·高二陕西省宝鸡市长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 效:胜任 .C.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却还是要有所依靠。待:凭借、依靠。 故选C。
2.(2022春·云南楚雄·高一校考开学考试)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𫐓使之然也(弯曲) ②其曲中规(合乎) ③砺(磨刀石) ...B.①假舟楫(借助、利用) ②声非加疾(快) ③劝学(勉励,鼓...励)
C.①绝江河(渡) ②驽马十驾(劣马) ③生非....异也(通“性”,天赋、天性)
D.①金石可镂(雕刻) ②圣心备焉(完备) ③风雨兴焉...(起)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𫐓使之然也”意思是“用火烤木,使它弯曲成为这样的”,“𫐓”的意思是“使弯曲”; B.“声非加疾”意思是“声音没有变洪亮”,“疾”的意思是“洪亮,强”; D.“圣心备焉”意思是“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备”意思是“具备”。 故选C。 63.却
B.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努力 .D.乘天地之正 乘:顺应 .
【词义分析】
“说文解字:“却”字解读 《说文》:“却,节欲也。“却”本义为“节制”,是动词,此义未见用例,而常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链接课本】 ①退回,退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使退,击退
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③拒绝,退却 ④还,再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⑤助词,多用在别的动词之后,相当于“掉”、“去”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登快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⑥副词,表示转折,然而 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 【相关成语】
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知难而退。
却之不恭: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临时的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盛情难却:却:推辞,拒绝;盛:广大。很大的情意难以推辞。 其他如:却病延年 【速记故事】
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璧至秦,见秦王意图欺之,相如因持璧却(退却)立,却(回头)看随从,随从会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又恐廉颇却(击退)之,遂罢。相如归国,却(再)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高考速递】
北并陈蔡,却三晋 却:使……退,击退
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却:使……退,击退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却:使……退,击退 【真题演练】
1.(2022春·福建莆田·高二莆田二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终要其法以广之 要:概括,总括 官.兵逮之,因其坐 坐:犯罪 .B.而卒成万世威名。 卒:仓.
促 克己复礼 克:约束 .C.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也 贼:祸害 垂拱而治 治:..整治
D.虽稚子未必不若汝等 若:比得上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第二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卒:最终。句意:最终成就万世的威望和名声。
C.治:太平、安定。句意:垂衣拱手而天下太平。
D.再:两次。句意: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攻。 故选A。 64.如 【词义分析】
由本义又引申为“宜,应当”做某事,又泛指应该怎么做,解释为“奈”。 【链接课本】 ①到……去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②依照,遵从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③像,如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焚拜如前人(《促织》) ④及,比得上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⑤若,假如
如其不然,万勿置后(《狱中上母书》) ⑥如是:如此,这样 如是而已(《师说》)
⑦如……何:对(把)……怎么办 如此良夜何(《后赤壁赋》) ⑧如今:今天,现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⑨如此:像这样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关成语】
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栩栩如生: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
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指遇到良师。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完。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其他的:突如其来 如臂使指 如出一辙 如椽大笔 如法炮制 如虎添翼 如火如荼 如胶似漆 如狼似虎 如履薄冰 如芒刺背 如弃敝屣 如泣如诉 如切如磋 如日中天 如丧考妣 如数家珍 【速记故事】
孔子如(往)齐,问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或者)小相,如师。子曰:“善矣,以仁为本。”弟子如(按照)语应事,一切皆顺。子至齐,则与齐王曰:“君待民如(像)草荞,不可,不如(及,比得上)以仁怀之。”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子曰:“王如(假如)知此,则国泰民安。” 【高考速递】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如:像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如:及,比得上 其为人所重如是 如:像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如:像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 如:像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如:像
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如:像 【真题演练】
(2020·江苏·高三校联考强基计划)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选自韩愈《师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圣人无常师 .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观点的? 4.选文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案】1.①固定的;② 这类,这些。 2.①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②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有专门的研究,如此罢了。 3.①从师的重要性;②择师的标准。 4.①举例论证,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名言,论证要向很多人学习的道理,进而论证“圣人无常师”这一观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圣人无常师”的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的意思是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徒”,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得分点:“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受”通“授”,传授;。
第(2)题得分点:“闻”,听到;“攻”,学习、研究;“是”,此,这。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题“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指出老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
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
最后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
所以,该段从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择师的标准两个方面来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观点的。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论证方法的能力。
该段主要论述“圣人从多师”,先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运用例证法,举孔子从师的例子,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阐述不仅要向很多人学习,还要向不如自己的郯子之徒学习,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采用引证法,引用孔子名言,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65.若
【词义分析】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人举手顺理头发的样子,其本义应为“顺”。“若”字后世多假借为“像、如”义,由“如”义又可以引申为“及、达到”。“若”字又可借为第二人称代词用,相当于“你、你的”。又可作假设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假如”。 【链接课本】 ①如,似,像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晋崤之战》)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②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③假如,如果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宋人有得玉者》)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黄生借书说》)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及,比得上
闻道百,为莫己若(《秋水》) 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形容词词尾,相当于“貌”、“样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⑥海神的名字
望洋向若而叹曰(《秋水》) ⑦香草名,即杜若
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 ⑧这,像这样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相关成语】
大智若愚:指很有智慧的人由于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去好像恨愚笨。
若无其事:完全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态度从容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离开。指对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清楚透彻。 噤若寒蝉:像冷天的蝉那样一声不吭。形容不敢说话。
其他如:口若悬河 冷若冰霜 寥若晨星 了若指掌敬若神明 命若悬丝 判若两人 翩若惊鸿 门庭若市 趋之若骛 受宠若惊 虚怀若谷 【速记故事】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像)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若(相当于“然”) ,甚喜。归家,遇众人拜庙则曰:“若(你们)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比得上)汝等。若(如果)勤学之,则智明也。” 【高考速递】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若:如果 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若:及,比得上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若:像,如 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像,如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 若:像,如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 若:似乎 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如果 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若:如果 【真题演练】
1.(2022春·山东济南·高二济南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②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①其莳也若子 ②若不过焉则不及 ..D.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去不复顾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①句意: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胜,禁得住,能承担。 ②句意: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胜,光彩,美景。
B.①句意: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言,助词。
②句意: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言,动词,用文字表述。 C.①句意: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若,像。 ②句意: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如果。 D.①句意: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门。去,离开。 ②句意:离开它不再回顾。去,离开 故选D。
2.(2022春·北京海淀·高一校考期中)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宗庙之事,如会同 ..B.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敝之 ..C.子路率尔而对曰 试使斗而才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或者/或者;句意: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
B.趁机/凭借、依靠;句意: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句意: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
D.代词,你/如果;句意:以你的所为来求取你想要的东西。/如果舍弃攻打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故选A。 66.善 【词义分析】
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 【链接课本】
①好,好的
不亦善夫(《种树郭橐驼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②好好地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③与……友好,亲善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与先君子善(《左忠毅公逸事》) ④擅长,善于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促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欢喜,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⑥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⑦表示同意的答词
王曰:“善。”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关成语】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义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循循善诱:善:善于;诱:引导,教导。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能言善辩:善: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其他如:与人为善 善解人意 善始善终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善贾而沽 善始善终 尽善尽美乐善好施 择善而从 多愁善感 明眸善睐 知人善任 矜功伐善 与人为善 【速记故事】
项伯与张良素善(友善,交好),知项王之事,前来告良。沛公善(擅长)假人力,以为战争之胜负,非在兵之利,战之善(正确),而在人和。故闻项伯之言,属良善(好好地)待之。后至项王营中,见一厨正解牛,游刃有余,终善(通“缮”,擦拭)刀而藏之,顿时善(羡慕)其技,欲纳入麾下。
【高考速递】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善:擅长
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 善:好的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人名)素与令善,怜其冤死 善:交好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人名)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善:喜欢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 善:交好 归报,神宗善之 善:称赞
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 善:喜好,喜欢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 善:好的地方 【真题演练】
1.(2022秋·广东佛山·高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B.素善留侯张良 善哉!技盖至此乎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D.其若是,孰能御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A.“义”,道理。句意: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他们听。 “义”,信义,仁义。句意: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B.“善”,与……交好。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善”,赞美,好。句意: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C.“方”,事理道义,句意: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气、个个懂道义。 “方”,方圆。句意: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 D.“若”,像。句意:如果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若”,像,好像。句意: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两句中的“若”含义相同。 故选D。
2.(2022春·吉林长春·高一校考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
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籍吏民,封府库④刑人如恐不胜⑤素善留侯张良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⑧沛公欲王关中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⑩吾得兄事之 .....A.①②③④⑧/⑥⑦⑨/⑤/⑩ C.①②③④/⑥⑦⑧⑨/⑤⑩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句意:沛公在霸上驻军。 ②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句意: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③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句意: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 ④刑:名词作动词,用刑,惩罚。句意: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⑤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句意: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⑥活:动词使动用法,让……活,救活。句意: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⑦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句意: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 ⑧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
⑨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阻止。句意:交叉持戟的守卫想要阻止他不让他进来。 ⑩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①②③④⑧名作动,⑥⑦⑨动词的使动,⑤形作动,⑩名作状。 故选A。 67.少 【词义分析】
甲骨文的“少”字,是在“小”字三个点的基础上,加一个点(指事符号),表示不多。其本义是数量小。读shǎo表示数量少,与“多”相对;读shào指年纪轻,与“老”相对。 【链接课本】 ①数量小,不多
道少半,越中岭(登泰山记))
B.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②轻视,看不起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秋水》) ③不足,缺少 ④稍微
或劝以少休(《左忠毅公逸事》) 公宜少从众(《训俭示康》) 宾客意少舒(《口技》) ⑤一会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前赤壁赋》) ⑥(shào)少年,青年;年轻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琵琶行(并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⑦(shào)通“小”
吾闻二世少子也(《陈涉世家》) 【相关成语】
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积少成多: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少安毋躁:少:稍微,暂时;安:徐缓,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 其他如:悔其少作 安老怀少 僧多粥少 【速记故事】
赵国危难,赵太后急,少(缺少)睡眠,朝中少(年轻人)长咸集议事。后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大臣谏,赵太后出言必唾其面。大臣患,谏者益少(不多)。触龙忧,少(不多时)间,仍劝谏,以长安君少(缺少)功之事晓利害,曰“长安君少(年幼),无寸土之功,国人定少(轻视)之,如此,则忠长安君之人定会加少(减少)。较之,令长安君出齐有益。”太后以为然,色少(稍微)解。 【高考速递】
鞅少好刑名之学 少:年少
涣(人名)少好侠,尚气力 少:年少
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 少:不多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少:年少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少:数量小,与“多”相对,很少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 少:年少 少有节操 少:年轻 【真题演练】
1.(2022春·江苏徐州·高二统考阶段练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治理) 其文约,其辞微(含蓄隐晦) ..
故劳苦倦极(极点)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委婉得体) ...B.前后十余辈(批)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 ..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 羝乳乃得归(喂养) ..C.叩关入秦(攻打)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 ..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牛、羊、猪各一头)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泛指绳索) ...函梁君臣之首(用匣子装) 抑本其成败之绩(考察、探究)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极:疲困。句意:所以劳累疲倦时。
B.当:判罪。句意: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乳:生子。句意: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
D.少牢:羊、猪各一头。句意: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 故选C。
2.(2021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校考期末)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一尊还酹江月②蟹六跪而二螯③其级七千有余④生石罅,皆平顶⑤多平方,少圜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⑦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⑧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A.①③⑤⑥ C.②③⑤⑦ 【答案】A
B.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本题,① “尊”通“樽”,酒杯。 ③“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⑤“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⑥“冯”通“凭” ,乘。 ①③⑤⑥ 故选A。 68.涉 【词义分析】
涉的本义是徒步渡水,泛指渡水。又引申为进入里面,接触、触及。还引申泛指经历、经过,由此义再引申为阅览。又引申指关联、关注。【链接课本】 ①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以小舟涉鲸波出(《<指南录>后序》) ②进入,走到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③经历
涉寒暑不溃(《卖柑者言》) 【相关成语】
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蹚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其他如:涉笔成趣 三豕涉河 【速记故事】
陶渊明自涉(进入)仕途,屡有不快,为求心安而辞官归家,日涉(散步)园庭以冶情,且常驾车以游。一日,遇河,下车徒步涉(渡水)水,亦感快意。
【高考速递】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 涉:进入,到 【真题演练】
1.(2022春·辽宁朝阳·高二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已亭亭如盖矣 (伞盖) B.园日涉以成趣 (涉及) C.形影相吊 (安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涉:涉及”错误,“园日涉以成趣”的意思是“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所以“涉”的意思是“涉足,走到”。 故选B。
2.(2022春·吉林长春·高二吉林省实验校考阶段练习)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句意: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B.句意:回想当初从军时,杨柳轻柔随风荡漾。古今意义相同。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C.句意: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句意: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贿”,古义:财物,这里指嫁妆。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故选B。 69.胜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以尔车业,以我贿迁 .
D.复驾言兮焉求 (驾车)
【词义分析】
本义指能担当起来,后引申为禁得起,又引申为完了、没有了。还引申指克敌制胜,又引申为超过、胜过。唐宋以后,“勝”也作形容词用,引申表示优美的、优雅的。“勝”后简化为“胜”。旧时“胜(勝)”在表示胜任一义时读作shēng,在表战胜义时读作shèng。 【链接课本】
①胜利,战胜,取胜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诸子喻山水》) ②胜过,超过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③优美的,好的;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以览观江流之胜(《黄州快哉亭记》)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黄州快哉亭记》) ④(shēng)能承受,禁得起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鸿门宴》)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黄州快哉亭记》) ⑤(shēng)尽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⑥通“盛”,兴盛,旺盛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相关成语】
引人入胜:胜:圣境,美妙的境界;引:引导。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进入佳境。形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作谓语、状语,指事物繁杂叫人受不了。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其他如:不胜枚举 名胜古迹 胜友如云 聊胜于无 稳操胜券 哀兵必胜 出凡入胜 旗开得胜 【速记故事】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能承受)杯杓,至胜(优美)地,仍不能胜(战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尽,完)道也哉! 【高考速递】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 胜:战胜,取胜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胜:超过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胜:能承受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胜:优美的景色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 胜:名胜,优美的地方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 胜:胜过,超过 【真题演练】
1.(2022春·北京海淀·高一校考期中)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进:提升 .C.沛公不胜杯杓 胜:承受 .D.径造庐访成 造: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B.“进”,超过。翻译: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故选B。
2.(2022春·浙江嘉兴·高一校考期中)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服) 刑于寡妻(正妻,一说为贤妻) ....B.族庖月更刀(一般的厨师) 刑人如恐不胜(尽) ...
C.夫子之谓也(古代对男子尊称)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语气词连用,相当于“罢了”) .....D.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泛指坏人) 为之踌躇满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样子)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此处活用为动词,戴礼帽。句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 C.“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常用的衬词,无义。句意:只怕白白地气坏了他。 D.“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句意: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故选B。 70.识 【词义分析】
本义:知道,认得,能辨别。繁体字“识”:《说文解字》:“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声。” 【链接课本】 ①懂得;认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②知识,见识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③(zhì)记住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默而识之(《孔子论学(五则)》) ④辨识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独其为文犹可识(《游褒禅山记》)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 【相关成语】
博闻强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远见卓识:卓:高超;识:见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老马识途:识:认识。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其他如:不识大体 才识过人 有识之士 见多识广 默而识之 目不识丁 【速记故事】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认识),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识别),
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记住)之。” 【高考速递】
而太初(人名)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 识:见识 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识:记事
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识:记 【真题演练】
1.(2022春·福建莆田·高二莆田二中校考期中)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谢后世人 (告诉、告诫)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文案、文..件)
B.大母过余曰 (经过 ) 字而幼孩 (养育、养大) ..C.始适还家门 (出嫁)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记住)
D.形影相吊 (安慰)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希..图、希望)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案”,书桌、几案。句意:每当要移动书桌时,看看四周,没有什么可以安置的地方。 B.“过”,看望。句意:祖母来看我。
C.“还”,回,指女子被休的委婉说法。句意:才嫁出去就被休回家中。 故选D。
2.(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临,靠近;鼓,鼓动。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扣,敲击;聆,听。 ..C.汝识之乎 识,知道。 .
D.大石侧立千尺 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鼓:鼓动”错误,“下临深潭,微风鼓浪”的意思是“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所以“鼓”的意思是“振动,掀起”。
故选A。 71.使 【词义分析】
本义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后引申为使用。 【链接课本】 ①派遣,命令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使人遗赵王书(《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使,让
诏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出使
使于晋,顾反(《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使唤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⑤使者,受命出使的人
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训俭示康》)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南录>后序》) ⑥使命,命令
初,奉使而来(《<指南录>后序》)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⑦主使,指使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⑧假使
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⑨官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相关成语】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鬼使神差:使、差:指使。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其他如:不辱使命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速记故事】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主使)? ”荆轲不答,死。杜牧论曰:“使(假如)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高考速递】
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①使:命令,让,派遣 ②使:使者 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使:命令,让,派遣 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使:让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 使:假如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吕峄亭,人名)遣使来迎 使:使者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使:命令,让,派遣 岁聘之使不敢行 使:使者 【真题演练】
1.(2022春·河北保定·高一统考期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及三年(等到) 居则曰(停留)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不胜杯杓(尽) ..
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同情) 皆欲赴愬于王(奔走求告) ...
吾何爱一牛(疼爱) 莅中国而抚四夷(统治) ..C.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着这楚州亢旱三年(极度) ..族庖月更刀(一般的) 葫芦提(糊里糊涂) ....D.彼节者有间(空隙) 失其所与,不知(给,给予)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吾其还也(表示祈使的语气)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A.“居:停留”解释错误,句意:平日就说。“居”在此处意思是“平日,平常”。 “胜:尽”解释错误,句意:喝酒太多,已经醉了。“胜”在此处意思是“禁得住”。 B.“爱:疼爱”解释错误,句意: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爱”在此处意思是“吝啬,吝惜”。
D.“与:给,给予”解释错误,句意: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与”在此处意思是“结交,亲附”。 故选C。 72.是 【词义分析】
其本义为正,不偏斜,又可引申出对、正确之义,再引申为应答之词,表同意、赞成、服从等。汉代以后”是“用作系词表示判断。也假借表示这个、这、这样等义。 【链接课本】 ①正确,认为正确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此,这个,这样
风俗颓敝如是(《训俭示康》)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晋崤之战》)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③表示肯定判断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④连词,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④是故:因此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⑤是以:因此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相关成语】
搬弄是非:搬弄:挑拨。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拨,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莫衷一是:莫:不能;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有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唯利是图:唯:只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其他如:自以为是 是非自有公论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似是而非 【速记故事】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指示代词,此)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对的)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高考速递】
于是太子犯法 是:这时 其为人所重如是 是:这样
“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韩琦,人名)是其对 是:认为正确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是:这 自是民无一人犯法 是:此,这 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是:认为正确 【真题演练】
(2020·江苏·高三校联考强基计划)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选自韩愈《师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圣人无常师 .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观点的? 4.选文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案】1.①固定的;② 这类,这些。 2.①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②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有专门的研究,如此罢了。 3.①从师的重要性;②择师的标准。 4.①举例论证,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名言,论证要向很多人学习的道理,进而论证“圣人无常师”这一观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圣人无常师”的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的意思是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徒”,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得分点:“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受”通“授”,传授;。
第(2)题得分点:“闻”,听到;“攻”,学习、研究;“是”,此,这。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题“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指出老师的职能作用
是“传道受业解惑”;
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
最后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
所以,该段从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择师的标准两个方面来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观点的。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论证方法的能力。
该段主要论述“圣人从多师”,先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运用例证法,举孔子从师的例子,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阐述不仅要向很多人学习,还要向不如自己的郯子之徒学习,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采用引证法,引用孔子名言,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