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案牍之劳形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2-12-13 来源:育乐教育网

无案牍之劳形的上一句:无丝竹之乱耳。诗词名称:《陋室铭》。本名:刘禹锡。别称:刘宾客、刘中山。字号:诗豪字梦得。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772年。去世时间:842年。主要作品:《句》《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竹枝》等。主要成就:永贞革新、诗歌创作治理州郡。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无案牍之劳形”的详细介绍:

一、《陋室铭》的全文 点此查看《陋室铭》的详细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注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弄,这里指弹(琴)。不加装饰的琴。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四、刘禹锡其他诗词

《陋室铭》《秋词》《浪淘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

五、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 中间部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 这四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六、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陋室铭的详细信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