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尝海中鲜,莫惜腰头钱!”在香港海鲜之中,吃石斑鱼可以算得上一种享受。石斑鱼北方并没有,只有华南沿海才有,是地道的香港海鲜。它栖息在海滩乱石嶙峋的地方,肉质鲜洁丽结实,皮色现有斑点或花纹,所以有石斑的名称。
喜欢吃海鲜的人,为什么要推许石斑呢?因为石斑鱼新鲜生猛。普通鱼类,离水即死,石斑鱼离水后,活得比较持久一些,还可用人工养在浅水池或酒家的水池中,所以要吃一尾活的石斑鱼,连都市中的酒家也能随时供应。
食法:
1.清蒸石斑鱼,蒸时略加鲜蘑菇、火腿丝,滋味更佳。
2.西餐馆中常用石斑鱼作为炸鱼,由于外层裹面包屑,所以特别香脆。
3.用石斑鱼片煲粥,粥味更鲜。
4.将石斑鱼切块后与北菇同煮,也是上品佳肴。
5.将石斑鱼切成小块,作为炒菜,可做成香滑斑球,或加菜蘧同炒,下饭也很好。
6.红焖斑脯、红焖斑腩,或是红焖斑头,在普通餐馆中,售价并不甚昂。
7.茄汁斑块,在西餐中的菜色,新鲜或冷藏石斑鱼,稍辨即知。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石斑鱼的蛋白质含量充足,肉质爽实,没有细骨,吃之真有“无骨一口爽”之感。它并含有大量磷质、碘质以及维生素等,多吃有益补充营养。但是否有医疗作用,笔者没有资料可供介绍。
食话:
石斑鱼在古书上的记载很少,只有宋人笔记《墨客挥犀》中说: “南方溪涧中有鱼生石上,号石斑鱼,作鲜甚美。”所谓鲜,就是将鱼做羹之意。古人歌颂石斑鱼的诗,仅有李频一首,说“石斑鱼蚱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看来古时吃到石斑鱼的人不多,所以遗留的诗文甚少。又因古时海运未通,海上鲜品,中原人是很难吃到的。
两年前,电影明星奇勒基宝到香港拍摄《江湖客》时,拍片地点在香港仔海面,所以常到海鲜艇去吃海鲜。他对清蒸石斑鱼称道不已,还带了翻译到海艇上去访问厨师,请教蒸石斑鱼的方法。他说美国也有石斑鱼,美国人只懂得炸食或加奶油煮,味道远不如清蒸。他说学会了清蒸之后,回国后要亲自烹煮款客云云。
本篇所述的石斑,产于广东沿海,水深而多石的地方都有。香港各岛屿,以长洲为著名产地。粤友调查所得,滔楼餐室常用的几种石斑,分述如下:
苏鼠斑
俗称老鼠斑,嘴尖如鼠,故有此名。这种鱼肉头最细,味道也最鲜,街市间很少见,限于高贵的筵席所用,称为石斑精品。
红斑
次于苏鼠斑,亦是上品鱼。出产在汕头、汕尾的最佳。香港鲤鱼门等区,亦有出产,不过不够肥美。酒楼餐室,在无法购到苏鼠斑时,便用这种石斑鱼来代替。它的背部呈赤黑色,肚部呈白色,肉嫩滑而爽。红斑中另有一种朱砂斑,全身呈朱砂红色,有小黑点布于身上,肉亦嫩滑而爽,但皮肤滑如沙鱼皮,较红斑更胜一筹,可惜产量少,也是难得的上品。据一位老吃客说,朱砂斑红如朱砂,以红色故,同称为红斑,但也未必最佳。
青斑
青斑虽不及前述两种,但在普通石斑之中,还算是上品。香港大澳、长洲、汲水门等区皆有出产。据渔人说,越是长在急水深处的越肥。爱吃大尾石斑鱼的,必选吃青斑。别种石斑鱼身没有那么大。酒家的“香滑斑球”都是用这种石斑鱼烹制的。它的形态与油斑略同,但色浅而没有光彩,肉质不结实,皮层稍薄。最大一尾,可达数十斤,售价比较“抵食”。
油斑
如把石斑鱼按等级来分,油斑只能说是第三等,大酒家很少采用。通常把它切成片块,客人实难辨别。油斑虽比红斑次一等,但肉质亦爽滑鲜美,皮呈深黑色,油滑而有光彩,肚部则呈灰色,身段瘦长,极易辨识。
七星斑
体长且头部特长,鳞片细少,前鳃盖骨有角,体褐色,身有六条暗色横条,最后的一条最阔。这是街市鱼台常见的石斑,肉质比红斑、油斑较差,亦称鲜美。
鬼头斑
黑鬼头斑和红鬼头斑,是石斑中之下品,身呈灰白色,红圈布满全身及头部,呈花形,肉质虽硬而爽实,间有韧皮,难以下咽。 ;
泥斑
一名黑斑,也是石斑中的下品,身呈杏灰色,有小红点满布于皮上,肉纹粗糙而欠鲜味,皮厚而坚韧,不能久养。多数是冻品,味道淡劣,故售价亦便宜。
香港的海鲜驰名世界。据老饕们说,吃海鲜的秘诀,那就是要选择好斤两。普通的蜡鱼不宜超过二斤,超过了二斤,味虽鲜而不爽滑。吃青衣鱼愈大愈好,三四斤不成问题,因为青衣肉孱,不是老鱼,往往淡而无味。吃石斑鱼则宜嫩不宜老,以斤半为最适宜。原因是石斑鱼味鲜而肉不滑,超过二斤,肉质便粗。假如是一斤以下的幼鱼,便有嫩滑感了。笔者在港吃鱼不多,经验尚少,但以上所言,似乎很有道理。
石斑鱼的鳞皮相当硬实,鳞皮之间含有韧性的胶质凝固物。用刀削鳞,实是苦事。如先用热水把石斑鱼一拖,鱼身的胶质溶解,鱼鳞就容易脱落。
据粤友说,石斑鱼的烹制有白汁、红烧、清蒸、油浸四种。白汁就是以姜葱水煮熟白献,此法尚好。红烧石斑鱼,常被豉油夺去原有鲜味,是较次的手法。清蒸石斑鱼,常有血水渗出,易带腥味。如用油浸石斑鱼,比较起来最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