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05:55

我来回答

1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7:25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赏花灯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3、舞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走百病

所谓走百病,属于古代元宵(或正月十六夜)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尤为盛行。清康熙《大兴县志》载:“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过津桥,曰:‘走百病’。”“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必须是在特定时间进行,妇女们聚合在一起,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元宵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8:43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尤其是猜灯谜,别有一番意趣。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开发大脑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扩展资料:

节日由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0:17

正月十五习俗: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

后来,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称为元宵了。

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

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

3、元宵节“送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4、元宵节舞龙舞狮

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

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在龙头与龙身里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

5、元宵节猜灯谜

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

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

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6、元宵节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7、元宵节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8、元宵节迎紫姑

迎紫姑,或称拜东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 龙舟蚕桑,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9、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10、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听香,钻灯脚(有相亲与求子两种说法),乞龟、乞花,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元宵订情等诸多有趣习俗。

总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节日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宵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2:09

正月十五总结起来有以下13个习俗:

1.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2.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3.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7.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8.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9.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10.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11.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12.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13.男女定情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拓展资料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4:17

正月十五习俗: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

后来,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称为元宵了。

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

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

3、元宵节“送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4、元宵节舞龙舞狮

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

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在龙头与龙身里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

5、元宵节猜灯谜

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

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

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6、元宵节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7、元宵节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8、元宵节迎紫姑

迎紫姑,或称拜东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 龙舟蚕桑,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9、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10、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听香,钻灯脚(有相亲与求子两种说法),乞龟、乞花,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元宵订情等诸多有趣习俗。

总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节日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6:41

一、正月十五习俗:

1、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2、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3、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9:23

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2:21

告诉你!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1:35

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一般的都会吃汤圆,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意思。但是有的地方,象我们东阳市来说,一般都是吃麦角,代表正月已过去半个月了,接下来就是要准备春耕生产。所以大家都要迎龙灯闹元宵佳节,欢欢喜喜过完元宵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5:07

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0140808.html<彩图>.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风俗:元宵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晚上都会放烟花,四处张灯结彩,还有花灯猜谜游戏,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请打开上面的网址你会了解的更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8:55

俺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有吃元宵赏灯会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2:59

元宵节啊,吃元宵。
放鞭炮,花灯。
很多地方晚上都会放烟花,四处张灯结彩,还有花灯猜谜游戏,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7:21

吃汤圆,踩高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22:15

吃元宵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